眾所周知,電氣設備出現的故障五花八門、千奇百怪,特別是在數據機房里。

當一臺設備的電氣系統發生故障時,請不要急于動手拆卸,樂成LEDC溫馨提示您,首先要了解該電氣設備產生故障的原因、經過、范圍、現象,熟悉該設備及電氣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,弄清原理中各級之間的來龍去脈,仔細分析。
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,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。結合實際經驗,經過周密思考,確定一個科學的、符合實際的檢修方案。以下是根據有經驗電工分享的快捷、行之有效的檢修技巧"六先后"原則,希望能幫助到大家。
一、先機械,后電路
電氣設備都以電氣—機械原理為基礎,特別是機電一體化的先進設備,機械和電氣在功能上有機配合,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。往往機械部件出現故障,影響了電氣系統,許多電氣部件的功能就不起作用了。
因此,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,應透過現象看本質,電氣系統出現故障并非都是電氣本身的問題,有可能是機械部件發生故障引起的。
所以,先檢修機械系統所產生的故障,再排除電氣部分的故障,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二、先簡單,后復雜
此原則包含兩層含義:
一是檢修故障時,要先用最簡單易行、檢修人員自己最拿手的方法去處理,然后再用復雜、精確的或是自己不熟悉的方法。二是排除故障時,先排除直觀、顯而易見、簡單常見的故障,后排除難度較高、沒有處理過的疑難故障。
簡言之:先易后難。
三、先外部調試,后內部處理
外部是指暴露在電氣設備外殼或密封件外部的各種開關、按鈕、插口以及指示燈;內部是指在電氣設備外殼或密封件內部的印刷電路板、元器件及各種連接導線。
先外部調試,后內部處理,就是在不拆卸電氣設備的情況下利用電氣設備面板上的開關、按鈕、旋鈕、插口等調試檢查,壓縮故障范圍。
首先排除電氣設備外部部件所引起的故障,再檢修設備內部的故障,盡量避免不必要拆卸。
四、先靜態測試,后動態測量
靜態是指發生故障后,在不通電的情況下,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。動態是指電氣設備通電后對電氣設備的檢修。
大多數電氣設備發生故障后檢修時,不能立即通電,如果通電的話,可能會人為地擴大故障范圍,損壞更多的元器件,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因此,在故障電氣設備通電前先進行電阻的測量,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后,方可通電檢修。
五、先公用電路,后專用電路
任何電氣設備的公用電路出故障,其能量、信息就無法傳送,分配到各具體電路、專用電路的功能、性能就不起作用。
整個系統就無法正常運行向各種專用電路傳遞的能量、信息就不可能實現。因此,只有遵循先公用電路后專用電路的順序,才能快速,準確無誤地排除電氣設備的故障。
六、先檢修通病,后攻疑難雜癥
電氣設備經常容易產生相同類型的故障,這就是通病。由于“通病,常見處理的次數和排除的辦法比較多,積累的經驗較為豐富。
因此,先檢修通病可以快速地排除故障,然后集中精力和時間排除比較少見、難度高古怪的疑難雜癥。
這樣不僅可以簡化步驟,縮小范圍,有的放矢,還大大提高了檢修速度。
任何一臺有故障的電氣設備檢修完畢后,應該把故障現象、原因、檢修經過、技巧、心得記錄在專用筆記本上,并學習掌握各種新型電氣設備的用電理論知識、工作原理等。
在理論指導下,具體故障具體分析,才能準確、迅速地排除故障。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培養成為檢修電氣故障的行家。